鋁合金棒定價模式的驟變,為三家編制鐵礦石指數的資訊公司打開巨大的市場,也將其卷入了延宕多年的礦價糾葛。
對于從年度定價轉變為季度定價這一既成事實,代表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利益的中鋼協深知該局面已無法逆轉。單尚華在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公開表示,在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,“縮短定價周期,可能是明智的選擇”。
當前鋁合金棒價格指數的制定難稱公允。這一矛頭首先指向了指數的代表性。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超過10億噸/年,而三大指數采集價格樣本的中國沿海港口鐵礦石現貨市場中的粉礦,其市場容量略高于1億噸,約為全球礦石海運貿易總量的10%。以十分之一權重的現貨市場價格來為全球鐵礦石貿易建立價格基準,作為大買家的國內鋼企顯然難以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