庫存下降難解壓力 國內鋼價仍處“熊市”
盡管國內鋼材庫存已經連續17周下降,但鋼材市場的供給壓力卻依然難有效緩解。自2011年8月鋼價急速跳水開始,我國國內鋼價便開始進入漫漫“熊市”。今年以來,國內線材、螺紋鋼等8個品種的價格曲線呈現連續下跌態勢。業內人士表示,下游行業需求不振以及鋼鐵業產能過剩,是市場低迷的癥結所在,預計7月鋼市仍將在底部運行。
適逢月底,相關機構關于下一月鋼價的預測也將紛紛出爐,借此機會簡單闡述一下富寶對7月國內鋼市走向的一些看法。昨日富寶鋼材市場部召集各品種負責人探討7月鋼價走勢,基本綜合成以下觀點:7月國內爐料市場整體窄幅偏弱,礦粉、廢鋼、生鐵、焦炭跌幅有限,預判跌幅50以內,鋼坯幅度稍大,下跌區間預估為50-100;成品方面,除開特鋼、帶鋼的部分品種中旬存在反彈30-50的可能以外,其他品種如線螺、型材、冷熱軋等仍處于筑底階段,弱勢運行。
判斷的主要依據在于下游需求疲軟,即將進入高溫多雨季節,基建項目整體進展緩慢;房地產方面的投資仍呈萎縮態勢;汽車與家電雖獲****各種補貼,但因其產業本身產能過剩較嚴重且庫存壓力大,也很難帶動鋼鐵需求;船舶等其他行業依然處于困境之中。此外,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多、市場信心欠佳、資金等問題也是導致7月市場難以擺脫底部的重要原因。
進口鐵礦石價格仍存在很大利潤空間
由于國外礦石成本較低,鐵礦石巨頭利潤空間仍然很大。因為品位高,且多數是露天開采,像力拓、必和必拓、淡水河谷開采成本一般在40美元左右,目前澳大利亞到中國的海運費不到10美元,巴西到中國的海運費不到20美元;加上海運費澳大利亞鐵礦石到中國也就 50美元的成本,巴西到中國60美元左右的成本。即使目前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跌至90美元,鐵礦石生產商仍有30%左右的利潤率。由于國際主要鐵礦石企業的生產成本遠遠小于當前礦石市場價格,加上國內越積越多的港口庫存的壓力,后期鐵礦石價格將仍有很大的下跌空間。
綜上所述,當前在全球經濟形勢疲軟,中國經濟增速下滑,鋼鐵下游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局面下,鋼鐵作為經濟建設的支柱性生產資料產業,需求由前幾年的旺盛轉為疲軟的趨勢已經明朗。鐵礦石作為鋼鐵工業重要的原料,在經歷前期大規模投資擴張之后,不可避免步入供大于求的時代。無論鐵礦石資源的壟斷性再強,國際金融機構及投行的控股賦予鐵礦石再多的金融屬性,鐵礦石市場也終究難以脫離供求決定價格的市場規律,鐵礦石價格繼續下跌的腳步仍難以停歇。
“今年前7月每噸鋼只賺1.68元,比金融危機時每噸鋼50元的盈利水平還低,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近期的一番話,揭示了鋼鐵業的盈利困境。
利潤跌入歷史低谷,一方面將把體質差的鋼廠淘汰出局,從而化解壓在行業頭上的產能過剩的大山。另一方面,隨著鐵礦石供求關系的逐步逆轉,定價機制面臨再變革的機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