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年前的今天,太鋼的前身—西北煉鋼廠開始動工興建。80年后的今天,一座生機勃發的現代化鋼城,巍然屹立在三晉大地上。從建廠之初的年產鋼量不過1萬多噸,到成為全球****的不銹鋼生產企業,太鋼步履堅實,足音鏗鏘。
回顧太鋼80年的發展歷程,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,太鋼發展特殊鋼的戰略大方向從沒有改變過。他們始終立足于發展高端和特色產品,及時把握世界鋼鐵業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,主動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,充分發揮企業多年積淀的特鋼技術研發優勢,從而走出了一條適合太鋼特點的科學發展新路子,不斷向全球****競爭力不銹鋼企業目標邁進。
不銹之艦
太鋼前身為西北煉鋼廠,1934年開始建廠,從興建到解放的15年間,始終未達到設計能力,年產鋼量**多不過1萬多噸。
新中國成立之初,太鋼被****定位于發展特殊鋼。1952年,太鋼成功冶煉出新中國****爐不銹鋼、****爐硅鋼,為打破經濟封鎖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。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,按照****統一規劃,太鋼先后實施兩次較大規模的擴建,發展成為我國****的特殊鋼企業;1979年,太鋼產鋼量突破100萬噸,跨入百萬噸級大鋼行列。
改革開放以后,太鋼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。到1994年建廠60周年時,太鋼先后建成1350立方米高爐、尖山鐵礦、1549毫米熱連軋生產線等重點工程,向大型特殊鋼鐵聯合企業邁出了新步伐。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,太鋼先后自主建成了我國****臺不銹鋼氬氧精煉爐和不銹鋼板坯連鑄機,形成了年產10萬噸不銹鋼的能力。1998年,“太鋼不銹(000825,股吧)”上市,太鋼利用所籌資金繼續進行不銹鋼技術改造,到上世紀90年代末,形成了年產25萬噸不銹鋼的能力。
進入21世紀,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,太鋼確立了建設全球****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的戰略目標。在****的支持下,太鋼于2000年~2002年實施了50萬噸不銹鋼系統改造工程,形成了年產100萬噸不銹鋼的能力,進入世界不銹鋼企業10強行列。2004年~2006年,太鋼實施了新建150萬噸不銹鋼系統改造工程及配套項目,形成了年產300萬噸不銹鋼的能力,實現了生產全線工藝裝備的大型化、現代化、集約化和高效化,成為全球產能****的不銹鋼企業。2009年,太鋼不銹鋼產量達到248萬噸,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****的不銹鋼生產企業。
2008年以來,面對鋼鐵產能嚴重過剩、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考驗,太鋼堅持做強主業、延伸發展、多元發展、綠色發展、和諧發展,加快建設全球****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和國內****、世界****的大型企業集團。太鋼先后建成了不銹鋼提質增效項目、不銹鋼無縫鋼管項目、不銹鋼精密帶鋼項目、特種型材項目以及不銹鋼冷連軋、硅鋼冷連軋等重點工程,形成了年產1000萬噸鋼、其中400萬噸不銹鋼的能力,跨入我國千萬噸級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行列,成為全球規模****、工藝技術裝備水平****、品種規格**全的不銹鋼企業。